Menu
025-8556-1577

装备全寿命周期综合保障标准体系的他山之石——ASD S系列ILS标准介绍

发布日期:2019-12-17 浏览次数:5238

一、装备全寿命周期保障相关标准现状及不足之处

  “全寿命周期保障”是美军提出的一种保障理念,是指在装备的寿命周期内对装备保障问题实施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全寿命综合产品保障”(简称“综合保障”),以经济有效的方式保证装备达到最佳的战备完好性水平。  

  美军认为综合保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充分保障装备的战备状态,而且是执行经济可承受性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途径。这种全寿命保障机制使装备的要求、采办和保障实现了一体化管理。


  

图 1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


  如上图所示,综合保障业务贯穿产品全寿命周期,从前到后依次包括:用户需求(包括综合保障需求)、系统工程、通用质量特性设计(可靠性设计分析、维修性设计分析、保障性设计分析、测试性设计分析、安全性设计分析及环境适应性设计分析)、保障资源研制与保障包交付(技术资料、备件、保障设备、训练保障、人力人员、IT资源、包装贮运、保障设施、保障方案、设计接口)、多层级的服务保障(使用保障、维修保障、技术保障、供应保障等)和持续改进。  

  综合保障涉及多个专业和工作项目,且各专业之间数据关联密切,因此需要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对装备全寿命周期综合保障业务和数据进行规范,从而实现装备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各专业业务和数据的无缝衔接,实现装备全寿命周期的保障。  

  自90年代以来,国内认识到综合保障的重要性,并且也制订了相关的标准,包括《GJB 3872 -99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B 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B 3837 -99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GJB 6600装备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GJB 4355-2002 备件供应规划要求》、《GJB2961-97修理级别分析》、《GJB 1391-2006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GJB1378A-2007 装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等标准规范,但是由于这些标准缺乏顶层规划,且发布时间都比较早,在型号的落实上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 标准之间无法交互。各项标准多为单独编写,没有充分考虑业务之间的关系,导致业务之间衔接不便,如:保障性分析记录是IETM的输入,但是《GJB 3837》和《GJB 6600》完全是两套机制,难以将维修任务的信息转化成数据模块的内容。

  · 更新滞后。标准发布后,更新缓慢,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在对综合保障业务的认知,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综合保障工作的开展,如:《国军标1371》是92年发布的,已经有27年了,规范中的内容已经远远落后于当前工业单位实际开展的保障性分析工作水平和对保障性分析工作的认知,缺乏指导和规范作用。

  · 涵盖不全。现有标准没有覆盖装备全寿命周期保障业务,如:缺乏使用阶段数据反馈的标准,导致国内装备的使用数据收集工作缺乏标准指导,致使大量数据缺失或浪费,严重影响到装备的使用、维修及改进改型。

  · 数据格式不统一。标准编制人员主要为专业人员,缺乏信息化人员的参与,发布的标准难以信息化或缺乏对信息化方面的应用规范,特别是数据格式的规范,不同信息化系统或不同单位甚至同一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格式缺乏统一标准,数据格式类型不一,难以交互和使用。


二、国外综合保障标准体系介绍 

  目前国外综合保障标准主要分为美标体系和欧标体系,由于美军对综合保障重要性认识较早,因此美军综合保障相关标准制订较早,且覆盖面较广,上述提到的我国大部分综合保障标准都是参照美军标编制。但是,美军标也存在上述跟国军标类似的问题,标准缺乏统一规划,不成体系,导致标准之间数据交换困难。  

  欧标体系是由ASD (Aero-Space and Defense Industries Association of Europe,欧洲航宇和防务工业协会)组织编制并发布的,ASD最初成立时包括欧洲20个国家的32家行业协会,成员公司超过800家。  

  2003年ASD与AIA(Aerospace Industries Association of America,美国航宇工业协会)签订协议,共同开发和维护S1000D标准(采用公共源数据库的技术出版物国际标准)。2007年,ATA(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of America,美国航空运输协会)也加入,并签订协议,将S1000D扩展到民航。2010年,AIA和ASD签订协议,联合开发通用/互用的综合保障系列国际标准,即ASD S系列综合保障标准的原型,并由两个组织的成员组成了ILS标准委员会,总体规划并陆续发布了S系列ILS(Integrated Logistics Support,国内一般称作“综合保障”)标准。  

  由于S系列ILS标准是ASD和AIA共同编制,参与人员多为欧美主要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单位的综合保障专家,结合型号的经验编制而成,因此该系列标准可操作性强、适用性强,目前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在欧美多个联合研制的重点型号中得到了应用。


三、ASD S系列ILS标准介绍

  3.1 S系列ILS标准架构  

  S系列ILS标准是由SX000i、S1000D、S2000M、S3000L、S4000P、S5000F、S6000T、SX001G、SX002D、SX003X、SX004G、SX0005I等已发布和编制中的标准组成的综合保障标准体系,各标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 2 S系列ILS标准体系架构图


  3.2 S系列ILS标准内容简介 

  S系列ILS标准覆盖了装备全寿命周期保障主要工作环节或专业,各标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1) SX000i  

  —International guide for the use of the S-Series Integrated Logistic Support (ILS) specifications,S系列ILS标准应用指南。包含:S系列ILS标准的总体框架介绍、ILS标准应用、ILS标准的管理、术语、缩略语及简写和标准术语对比等内容,最新版本为2019年发布的V1.2版。  

  2) S1000D  

  —Interna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technical publications using a common source database,基于公共源数据库的技术出版物国际标准。包含:编制流程、编制、信息管理、发布、交付和使用、信息处理、SNS,信息码和学习码、术语、缩略语及简写等内容,最新版本为2019年发布的V5.0版。  

  3) S2000M  

  —INTERNA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MATERIAL MANAGEMENT INTEGRATED DATA PROCESSING,物料管理及综合数据处理国际标准。包括:初始供应、备件清单、供应链、信息交换、数据字典及定义、缩略语和参考文件等内容,最新版本为2017年发布的V6.1版。  

  4) S3000L  

  —International procedure specification for Logistics Support Analysis LSA,LSA(保障性分析)国际标准。包括:LSA业务流程、LSA中的技术状态管理、影响设计、人因分析、LSA中的FMEA/FMECA结果、损伤和特殊事件分析、使用保障分析、计划性维修工作分析、修理级别分析、维修任务分析、软件保障分析、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报废分析、使用阶段LSA、处理、与其他ASD标准的交互、数据模型、数据交换、术语、缩略语和简写、数据元素列表,最新版本为2014年发布的V1.1版。  

  5) S4000P  

  —Interna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developing and continuously improving preventive maintenance,预防性维修任务确定及优化国际标准。包括:确定预计性维修任务需求(PMTR)、预防性维修任务需求优化、S4000P接口、数据模型和数据交换、术语、缩略语和简写、示例,最新版本为2018年发布的V2.0版。  

  6) S5000F  

  —Interna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in-service data feedback使用阶段数据反馈国际标准。包括:使用阶段数据反馈业务流程、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能力和测试性分析所需的反馈数据、维修分析所需数据的反馈、安全性数据的反馈、供应保障数据的反馈、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数据的反馈、质保分析所需数据的反馈、产品健康和使用状态监测所需的反馈数据、报废管理所需数据的反馈、综合编队管理所需数据的反馈、技术状态管理所需数据的反馈、服务合同管理所需数据的反馈、未定义信息的反馈、数据模型、数据交换、数据元素列表、S5000F的剪裁与基于S5000F的合同、不同应用场景的数据需求、术语、缩略语和简写等内容,最新版本为2016年发布的V1.0版。  

  7) S6000T  

  —Interna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training analysis and design,培训分析和设计的国际标准,目前该标准尚在编制中,预计2020年一季度发布V1.0版。  

  8) SX001G  

  - Glossary for the S-Series ILS specifications,S系列ILS标准术语,对S系列ILS标准中出现的术语进行统一介绍,该标准最新版本为2015年发布的V1.1版。  

  9) SX002D 

  - Common Data Model for the S-Series ILS specifications,S系列ILS标准的公共数据模型,对多个S系列ILS标准中共用的数据元素进行介绍,该标准最新版本为2015年发布的V1.1版。  

  10) SX004G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model reader’s guidance, UML(统一建模语言)模型读者指南,用于指导用户理解S系列标准中的UML模型,以保证理解一致,该标准最新版本为2016年发布的V1.1版。  

  11) SX0005I  

  -Implementer’s guide for the S‐Series messaging schemas,S系列标准信息模型实施指南,用于指导如何基于XML模型实现S系列ILS标准数据的管理和以及标准之间数据的交换,该标准最新版本为2017年发布的V1.0版。


  3.3 S系列ILS标准目标  

  编制S系列的ILS标准,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 统一对ILS及ILS的业务流程(包括贯穿产品寿命周期保障的所有要素和资源)的理解;

  · 优化寿命周期费用,提高产品及保障系统的性能;

  · 确定最优保障方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数据质量,降低寿命周期费用;

  · 保证客户和工业部门之间通过简单的电子化方式进行信息交换。


  3.4 S系列ILS标准的价值  

  S系列ILS标准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单个标准层面,更主要的是提供了一套标准体系。S系列ILS标准目前已经得到了全球认可,原因如下: 

  1) 通过应用S系列ILS标准,可以减少项目管理费用及相关的IT工具建设费用。  

  · 通过定义清晰的指南和通用规则,将项目的依赖性降至最低;

  · 确保ILS相关标准之间的通用性,以支持跨项目重复使用;

  · 共享一个公共的核心数据模型,以确保标准之间互用性;

  · 基于ISO 10303-AP239产品寿命周期保障(PLCS)在不同综保专业之间实现数据的无缝衔接;

  · 不要求合作伙伴/客户必须建设相同的软件工具,避免软件工具的强制使用;

  · 支持基于性能的保障(PBL)和其他保障模式。


  2) 标准全面,并可有效降低项目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覆盖产品寿命周期保障(PLCS)的全部要素;

  · 可作为工业部门和客户之间合同的基础;

  · 可作为产品保障数据的统一解决方案;

  · 提供产品寿命周期数据管理的标准方法;

  · 实现知识的无缝传递/协作;

  · 提供公共的架构和数据模型;

  · 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数据可信;


  3) S系列ILS标准是一套面向未来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随技术进步和理念的发展而更新;

  · 基于ISO 10303-AP239 产品寿命周期保障(PLCS)标准创建;

  · 支持长期存档和检索(LOTAR)策略;

  · 没有标新立异,而且与通过其他标准组织合作,确保ILS系列标准与其他专业/领域(如工程、制造等)的互用性。


四、S系列ILS标准借鉴意义 

  当前国内装备寿命周期保障方面缺乏全面的、体系化的标准,且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装备寿命周期内综合保障各专业自身数据标准化、流程标准化,以及各专业之间的数据一致性、互用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装备综合保障水平提升的瓶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在型号的综合保障工作中,借鉴S系列ILS标准,并结合我国装备寿命周期保障的特点,进行相应调整,或借鉴S系列ILS标准的思路,形成各单位或型号的综合保障标准规范,保证装备的全寿命周期的综合保障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数据规范统一管理,从而提升装备保障水平,提高装备使用可用度,降低装备寿命周期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