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1-06 浏览次数:2851
近日,由国睿信维实施的中国航天某院的“综合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顺利通过验收,上线运行并收到客户感谢信。
项目背景
中国航天某院及旗下各研究所承担研制生产和在役的整机和系统装备数量越来越多,装备技术更新换代快,保障的技术依赖性高,演训任务频繁,保障压力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建立由院总部到各研究所自上而下的专职专业化综合保障体系。
为了更好的完成各项演训和重大保障任务,提高常规战备保障效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用户满意度,从而支撑全院装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该院启动了“综合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整体规划
建立以院本部保障中心MRO系统为主导、以各分中心MRO访问节点为骨干、以PMA(便携式维修辅助终端)为支撑,形成覆盖全装备、全层级、全业务、全要素的售后服务管理系统布局。
图1:系统建设框架图
保障中心定位:
● 保障决策支持:为院各级人员提供实时、透明的保障业务全方位数据,为各级领导和管理层提供全面、准确的装备、 任务、资源、质量等各维度统计分析报表;
● 保障任务协同:通过业务流程驱动实现装备质量、维修任务、演训任务等各类业务的跨院所协同、全局监控,实现全过程的可视化、信息反馈与数据共享。
各分中心定位:
通过开展维护维修及演训相关保障任务的策划、派工、实施、反馈等过程实现装备维修保障的全过程、全要素管理,并通过基于统一架构的分层设计与部署,实现各分中心单位与保障中心的纵向端到端闭环。
便携式维修辅助终端:
为外场保障人员及部队使用人员提供便携式移动保障设备,用于保障方案、任务数据的查询和浏览,以及现场维修维护数据、装备履历数据、装备实时运行参数、故障数据的规范化采集与反馈。
建设目标
本期建设的MRO系统主要面向保障中心及各分中心的核心保障业务,建设目标包括:
精细化技术状态管控:
基于LRU/SRU粒度,建立全院交付装备的全寿期电子履历和技术状态数据库,提升精确保障能力;
一体化保障任务协同:
基于统一架构及部署,建立维修保障各类业务场景的规范化流程管控,形成全院协调一致的任务保障体系,实现跨部门、跨专业的数据流转和有效协同,提升快速响应和组织协同能力;
规范化数据采集:
通过规范化的信息采集、质量数据积累和数据统计分析,掌握质量规律,为装备性能提升提供数据依据;
可视化保障决策:
建设全资可视化与决策支持中心,实现多维度数据整合与集成展示,以及单维度数据穿透与精细跟踪,为领导层和管理层的决策支持提供管理驾驶舱。
建设成果
项目在2019年10月正式启动后,项目组全体成员迅速入驻现场进行项目实施,与保障中心业务人员密切配合开展各项工作。期间项目团队在经历疫情暴发的情形下依然奋战在一线,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积极主动跟进项目整体工作计划和业务需求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成功上线运行,收到客户的好评。
目前项目已在院内多个部门正式协同使用,覆盖院内所有售后装备,通过本项目取得以下建设成果:
● 建立了两类核心装备,几千台套装备,基于LRU/SRU粒度的单装产品结构和电子履历数据库;
● 完成了近10年的维修履历、故障库、演训任务数据导入和管理,并实现与单装LRU/SRU的关联;
● 建立了几百个现有客户的全方位信息管理,实现客户、装备、任务、资源、质量、培训等多维度关联;
● 形成了全院统一的任务管控模式,建立了各类保障任务的规范化业务流程,并优化管理程序;
● 建立了故障件返厂维修的策划、实施、跟踪和调度的全过程监控和跨部门协同;
● 建立了全资可视化中心,梳理了装备、任务、质量等维度的上百个KPI指标,实现保障数据的层级汇聚、可视化展示和数据穿透。